bob.com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要素。建筑行业是数据最丰富的行业之一,也是当前大数据应用最为欠缺的行业之一。如何最大化利用大数据技术,赋能建筑业转型升级?如何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促进建筑业创新发展?
系列栏目《数字建筑思想汇》目前已推出16期,本期特别邀请到中国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bob.com、中国船舶独立董事宁振波,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谦,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秘书长、《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社长、赛迪传媒副总经理都莉楠,共探大数据和建筑业融合发展新思路,助力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下是精彩观点集锦分享。
都莉楠:大数据具有容量大、类型多、速度快、精度准、价值高等特性。但目前来看,我国大数据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界对大数据的概念认识和应用还有很多不足与问题。
结构化数据,比如说离散制造业数据的采集应用。结构化数据意味着数据是能用的,不好用,就把数据通过算法形成模型,模型既好看又好用。
非结构化数据,可能需要做大量的后期数据分析,数据也分了多种。以建筑大数据为例,关键是要采集一线数据。目前我国建筑产业体量大、规模大,牵涉到工业、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如钢铁、水泥等,但是建筑业数字化水平不高,因此,要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现场数据采集的真实性,确保数据完整,做到实时监测。
推动建筑业大数据发展,要明确“三性”要求:准确性、完整性、实时性。其应用,比如对建筑的实时监控,可以预防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在这方面,未来大有可为。
都莉楠:谦总,您是建筑业信息化的“老兵”、数字化资深从业者,对于如何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刘谦:从宏观层面来讲,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发展趋势非常明确。如果说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那一定有一件事可以确定,就是用大数据为传统产业赋能,加快转型升级。包括组建数据局等举措,都是希望大数据能够赋能宏观治理、行业发展、企业转型。
一是大数据发展的宏观环境,包括治理标准、规范等需进一步优化,以推动大数据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要素”,成为可被应用、管理、闭环的支撑手段。
二是大数据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特别需要业务标准、大数据技术及专业平台的支撑,整合形成良好生态。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企业积累的非结构化数据变成结构化数据。而要想做好结构化数据,那建立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帮助企业把数据变得可用,是重要前提;同时,数据和关键的计算机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紧密集成,是确保数据的准确、全面、及时的关键。
三是需要更多真实业务场景,检验大数据是否真正落地。大数据不是为了大数据而大数据,大数据是为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了行业产生真正价值。所以要“以终为始”,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使其真正赋能这些场景产生效益或提高效率,实现数据闭环。另外,数据不仅要应用,还要有真实和及时的数据来源、要加工处理的更加高效专业、要看清楚业务场景bob.com。这样,大数据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都莉楠:当前,实体企业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在行业维度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这一点在建筑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实际上,建筑业是数据量极大、业务规模极大的大数据应用行业之一,但同样也是当前数据管理相对较落后的行业之一。
宁老师,在您看来,建筑业企业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革,拓展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助推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在过程中建立标准规范和标准作业文件,把传统依据图纸施工的建造变成基于模型“制造”建筑。在制造业中,我们有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就是“基于模型的定义”,建筑业未来也应该是这样。当我们有了基于大数据形成的“数字模型”,那建筑在长期的建设、管理、运维过程中就能及时、实时发现各种隐藏的问题。在这方面,广联达做得很好,开发了大量建筑行业的工业软件,可以用于设计、施工等工程建造全过程。
最后,要注重大数据在建筑安全性和绿色低碳发展应用场景的拓展。去年我很荣幸参与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这个重要报告的编写,我负责的是工业和制造业的双碳部分,其他几部分还有关于建筑的双碳、电力能源的双碳和交通的双碳。其中就提到以后的建筑设计要关注建筑物的安全性,并减少能耗。
都莉楠:《“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暨大数据产业生态地图》中也重点关注了数据要素市场变革的新趋势,包括数据要素的资产化变革、公共数据的共享开放、数据的交易与流通等。
当前,建筑业以“系统性数字化”建设解决行业系统性问题的意识觉醒,也印证了大数据发展的这一趋势。谦总,能否请您以建筑业系统性数字化建设为切入点,阐述数据规范、活跃、有序流通的价值?
刘谦:数据要变成“生产要素”,必须具有可用、可交易以及安全的特性。而重要前提,就是数据要素的生产要来自于数字化技术充分应用的好的环境。
建筑行业具有“四高”特性:一是“高度专业”,上下游产业、企业、价值链,专业性都很高且相对独立;二是“高度独特”,每个项目的地理位置、方案设计、进度计划乃至区域影响都不同;三是“高度协同”,建筑业既需要“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协同,也需要施工方、建设方等项目全参与方的协同,更需要设计、生产、施工等全过程各环节的协同;四是“高度动态”,建筑企业的发展bob.com,不可控因素时常发生,对动态实时感知的要求格外高。
此外,建筑行业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受限于过往的“碎片化”应用,这是因为建筑业天然在“点线面体”四个角度都要满足需求。“点”指建筑业有很多岗位;“线”指生产、商务bob.com、技术等职责清晰的业务线;“面”既指项目,也指人力、市场、财务等企业管理面;“体”指通过点线面相连接而构成的企业整体。以往,“点线面体”四个方面很难关联起来bob.com,如今,我们跳出来,不用信息化的视角看建筑业,而改用数字化的视角来。我们发现,真正可以解决建筑业需求的“好方式”出现了。
如果要把“点线面体”整体用数字化来解决,需要的一定是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因为它需要从“整体”来考虑这个问题,而整体考虑,我们就可以用数字化的“数据+连接+算法”构成完整体系,支撑建筑行业的系统化升级。但“数据+连接+算法”从理论上讲比较容易,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让建筑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更容易去获得这个完整体系。
因此,广联达提供了一个行业级业务PaaS平台(广联达建筑业务平台),把我们系统里对行业的一些关键算法,包括在行业中的数据连接和数据积累放在平台上,满足不同企业、不同项目个性化的数字化需求,让他们能够在平台上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二次开发的内容,可以称之为加工数据要素的元件。经由数据要素元件加工出来的数据是高质量数据,可以真正应用于企业智能决策、精益管理、高效作业。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密和脱敏,还可以变成可流动的数据要素。
都莉楠:数据在工程建设全流程规范、活跃、有序流通,是建筑行业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充分发挥数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作用的关键。这也是未来“中国建造”发挥支柱作用的基础。期待随着系统性数字化的快速推进,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能迎来新气象、新发展。
宁振波:人类对建筑的追求一直从未停止,而且期望值越来越高,因为基础条件变了。以前房子在房产局存的都是图纸,以后可能在数字化、大数据的应用中,所有建筑,包括水、电、气、暖都有数据模型可以保存。
未来的建筑一定是更适合人类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人性化建筑。同时,对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还会实现足不出户就能见到大海,闻到大海的味道。
可以说,人类对好房子的需求是无限的,而大数据技术对未来建筑的支持是必然的,这也将带来无限可能。
刘谦:正像宁老师所说,建筑本身的发展提升是无止境的,因为它背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人人都需要绿色、健康、个性化的好房子,而要满足这些需求,整个建筑产业全过程必须转型升级,向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发展。而工业化和绿色化也是当前建筑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但数字化恰恰又给了工业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很好助力。数字化是工业化的基础,也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可以让建筑行业的工业化快速发展。同时,数字化是工具,能够帮助建筑业的绿色化发展形成快速迭代。借助数字化,我们能在设计阶段就知道用什么样的好材料,在运维时就知道用什么样的设备与耗能可以更好地减碳。所以说,在建筑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数字化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要推动数字化真正落地,以及未来行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性数字化是重要支撑。但这个支撑目前来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骨感”表现在,建筑业对人才的需求、对管理的升级迫在眉睫,传统发展模式满足不了高质量发展需求。
而当前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恰恰提供了非常好的时机,行业企业可以借助数字化的加持,提升管理者的决策和管理水平,提升人员的认知和专业水平,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让行业发展越来越好,让建筑业从业人员受到更多尊重。
都莉楠:两位的展望和期待,是建筑业同仁对高质量发展未来美好憧憬的缩影,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这幅图景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建筑产业数字化变革浪潮下、在数字中国战略指引下,大数据应用必将为建筑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未来,建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必将筑基于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一个全新的建筑产业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